薄萼坡油甘

[名稱] 薄萼坡油甘

[別名] 緣毛合葉豆,施氏豆。

[外文名稱] Fringed Smithia

[來源]為豆科→蝶形花亞科[Fabaceae(Leguminosae)→Faboideae (Papilionoideae)]植物薄萼坡油甘 Smithia ciliata Royle 的全草。

[型態特徵]一年生草本,高15~60cm。莖和小枝纖細,無毛。葉具小葉5~8對;托葉披針形,長約8mm,無毛;葉柄長1.5~2cm,無毛,葉軸長1.5~3cm;小葉倒披針形或線狀長圓形,長6~12mm,寬2~4mm,先端鈍或圓形,邊緣和中脈上面有刺毛;小托葉小,線形;小葉柄短,長2mm,和葉軸均無毛。總狀花序腋生或頂生,花常1~3朵或多朵簇生;苞片托葉狀,有緣毛,幾與萼等長;花梗長1~2mm;小苞片披針形,長5mm,具縱脈紋,被毛;花萼膜質,具網狀脈紋,長6~8mm,邊緣密生刺毛;花冠黃色或白色,稍長於萼,旗瓣倒卵形,長約5mm,具瓣柄,翼瓣和龍骨瓣直,較小,具瓣柄,有耳;雄蕊二體;子房具短柄,被毛,胚珠多顆。莢果有莢節6~8個,莢節近圓形,長1~1.5mm,有明顯的乳頭狀凸起。花期8~9月,果期10~11月。

[其他學名]
Smithia cavaleriei H.Lév.
Smithia coerulescens Zoll. & Morong
Smithia japonica Maxim.
Smithia nagasawai Hayata

[生境分布] 生於中部1000~1500公尺山坡地,擋土牆,路邊或岩壁。分布於阿薩姆邦、中國中南部、中國東南部、東喜馬拉雅、印度、日本、爪哇、小巽他群島、緬甸、尼泊爾、菲律賓、蘇拉威西、台灣、泰國、越南、西喜馬拉雅。

[附註]
01.種小名 ciliata 拉丁文的意思是「具有頭髮狀的流蘇」,意思是薄萼坡油甘的葉子邊緣和中脈上面有流蘇狀的刺毛。(作者)
02.本品植株不高,常生長在雜草堆中,不開花時,易被當成雜草而忽略,不易尋見,阿里山公路有幾處分布,但大都已被工程覆蓋而消失(2022)。(作者)
03.碰觸薄萼坡油甘的葉子,也會類似含羞草一樣,葉子會慢慢合起來。(作者)
[參考資料]
《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》
《中國植物誌》
《台灣植物圖鑑》
圖文版權所有 葫蘆中醫藥專業資訊網,請不要盜用。

Loading


[善意提醒]
01.本品屬相當稀有、少見的台灣原生種植物,族群數量很少,應多保育,不應採集利用,暫不提供藥用資訊。(作者)
02.沒有科學證據證明稀有植物比較有效,請大家不要再亂猜,亂採,也不應再傳授稀有植物比較有效的錯誤觀念。(作者)
03.本網頁僅提供學習、認識、核對的用途,不設閱讀權限。(作者)
04.圖文版權歸  葫蘆中醫藥專業資訊網站主  所有,請不要盜用。(作者)

想多了解藥用植物與其日常生活的應用,想參加戶外活動與各 種中草藥課程的人歡迎 點擊 下列連結或掃瞄 QR-code加入社群!共同研究,一起進步!

加入「藥 用植物的認識與運用」社群